道法自然,美美與共
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是人類文明永續發展亙古不變的真理,天不語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中華民族自古都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文化觀和價值觀。和為貴,諧為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初心勾線,行而有方
2018年4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賦予海南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戰略定位,2018年的5月18日,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鮮明的提出,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中國以前所未有的堅定和自信,闊步走上千年永續發展的生態文明之路。海南島肩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試驗區使命,首當其沖,敢為人先,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身先士卒掛帥領征,積極探路尋方,統籌落實《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兩年多來,方案中確定的33項重點制度已完成30項,形成一批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成果,其中9項納入國家發改委印發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為全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試驗提供了鮮活的海南范本。
以蒼穹為衣,以星辰作冠,藍天白云,繁星閃爍【文字包裝:2020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9.5%;優級天數比例86%】,清水綠岸,魚翔淺底【文字包裝:國控地表水斷面水質優良率100%;近岸海域水質優良率99.9%】,是大自然賦予海南得天獨厚的財富【文字包裝:全省森林覆蓋率62.1%】,建設生態文明是國家的頂層設計,更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綠色使命、根本遵循。堅持立法先行,構筑生態文明法治屏障,從頂層設計、系統觀念、統籌協調,部門協同、監管問責、綠色政績層面強化剛性約束,用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為生態文明建設“保駕護航”【文字包裝:全省已設7個審判庭和7個巡回法庭】。兩年來共制修訂20余項涉生態文明領域的省級地方性法規,多規合一,海岸帶保護開發管理,生態保護紅線管理,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禁塑、排污許可管理等方面系列立法實踐走在全國前列【文字包裝:《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總體規劃(試行)》;《海南省全面推行灣長制實施方案》;《關于海南省“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實施意見》;《海南省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行動方案》;《海南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海南省河長制湖長制規定》;《海南省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有償使用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海南省生態補償條例》;《關于推進海南省農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全國率先完成排污許可證核發登記全覆蓋,同步建立現代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監管體制【文字包裝:全省縣城以上污水處理率98.6%】,推進責任落實體系化,率先取消2/3市縣的GDP考核,生態文明考核體系更加突出綠色發展導向,用仁以為己任的擔當和壯士斷腕的決心,積極將海南打造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最鮮活的范本。
匠心施彩,為而有度
用青山綠水的信念擎繪幸福底色,用增綠護藍的行動厚植生態底基色,綠色發展是可持續發展最生動的表達。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大力推進綠色“百鎮千村”建設,堅持造價服從生態,按“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因地制宜保護生態,統籌美麗鄉村,生態文明村建設【文字包裝:現有100個特色產業小鎮和1000個美麗鄉村全面啟動建設】;建立了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通過整合重組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自然保護區,提升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高水平建設;加強海洋環境資源保護,海岸帶的科學開發,拆除人工島,恢復自然岸線【文字包裝:陸海生態保護紅線連通率達到97%;海南本島自然岸線保有率65%】,加強入海入河排污污染的管理控制,建立“灣長制”海灣保護責任體系,開展海洋生態系統碳匯試點,有效推動陸海統籌保護發展新格局【文字包裝:全省共劃定陸域生態保護紅線占陸域面積的27.4%;近岸海域生態保護紅線占近岸海域面積的35.1%】;持續的優良空氣質量【特效包裝:六禁:實行嚴禁秸稈;垃圾露天焚燒;檳榔土法熏烤、區外露天燒烤等】,水資源生態保護日益完善【特效包裝:“河長制”“湖長制”“灣長制”】,農村人居環境日益優化【文字包裝: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覆蓋率98.7%;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實現全覆蓋】。2019年初,時任省長沈曉明親自謀劃并確立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清潔能源島和清潔能源汽車推廣、“禁塑”、裝配式建筑等標志性工程,推動生態文明領域制度集成創新、引領綠色投資消費新模式,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的綠色轉型【文字包裝:光;電;氣;綠色農業】,從高位積極推動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探路尋方。
初心如磐,生生不息
保護生態環境是利在千秋,澤被子孫的偉大事業,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是海南經濟發展永恒的主題。海南省委省政府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囑托,將保護海南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作為“國之大者”了然于胸,展望“十四五”,海南將以建設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樣板區、陸海統籌保護發展實踐區、生態價值實現機制試驗區和清潔能源優先發展示范區四個戰略定位為主線,加快制度集成創新,將生態文明建設始終貫穿于海南自貿港建設的全過程。結合海南生態文明建設試驗區和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的整體戰略需求,重點圍繞“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強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和陸海統籌、大力發展綠色低碳能源、探索生態價值實現機制、加強鄉村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綠色城鎮生態文明建設、積極發展綠色產業、構建環境治理體系以及弘揚生態文化”等9個領域開展縱深探索,堅持高質量發展引領綠色低碳新格局,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共護一片藍天、一江碧水、一方凈土,以高水平生態環境保護,走出一條經濟增長與生態文明生生不息的康莊大道,為全國乃至世界綠色生態貢獻海南方案、海南智慧。





